close

Picture-10  

 

http://0rz.tw/AMhMV


Evidence: Timeouts hurt scoring


By Beckley Mason
ESPN.com


HoopIdea正在重新想像NBA籃球的模樣,我們首先著手想要比數拉鋸的比賽尾聲可以更緊湊。暫停、犯規、罰球、換人、檢視畫面等等,讓NBA比賽的最後兩分鐘拖長成15分鐘的死球狀態,而籃球被切割成一小段一小段。


有關這些死球狀態的討論集中在一個想法:教練需要指導球員怎麼做。就像David Thorpe在Google+上所說的:「我們需要有暫停,不然比賽會比現在某些時候更為混亂。」他在NBA TV上繼續為教練說話,他說教練需要這些死球狀態,讓他們在比賽中留下自己的印記,並且提高球賽的品質。


但是我們有些反對意見:Henry Abott注意到比賽尾聲的進攻常是很糟糕的,而且懷疑那些暫停不像人們所說的,可以幫助球隊得分,反而對於增強防守是很有效的。換上最好的防守者,決定球隊要怎麼應付幾種可能的戰術,也許這才是暫停最重要的部份。


為了持續探討這個問題,我提出了一個疑問:如果暫停真的那麼有效,為什麼還有這麼多時候是讓暫停傷害了進攻。它們給了教練機會在比賽尾聲留下印記,以達到對這個工作也許莫須有的期望,而很多教練的位子坐得並不穩固。但是他們這樣做,會毀掉球員自主進攻導致的輕鬆得分機會嗎?


所以在比賽尾聲的暫停到底幫助了進攻還是防守?


感謝NBA.com/stats的工作人員,現在我們有了一些洞見。根據他們的研究,如果NBA球隊在最後幾分鐘不喊暫停,他們的得分機率會更高。結果在沒有一種情形下,球隊喊暫停後會增加投進的機率。


即便為了提供相同的半場進攻作為對比,而將快攻分數被排除在分析之外時,結論依然相同。這樣做有個壞處,就是對於暫停的一大批評是它們讓比賽更為緩慢。換句話說,如果你把快攻算進來,暫停會看起來更糟糕。

Timeout  

NBA的數據專家還有其他重要的說明:


- 二次進攻得分(Second-chance points)被排除。
- 罰球得分也被排除,這意味我們看的是命中率,而不是每次球權的得分,這是進攻到底有多好的終極指標。
- 快攻機會(通常只會出現在不喊暫停的情形)也被排除。
- 我們不知道為什麼進攻方要喊暫停。如果是要挽救一個糟糕的進攻,因為這讓進攻時限只剩下幾秒,讓不喊暫停的情境減少了一次低命中率的出手,而傷害了喊了暫停這邊的數據。
- 這些數據來自於2007年開幕戰至今的四個半球季。


所以為什麼在暫停後的進攻顯然更糟?


邁阿密熱火隊前鋒Shane Battier說他師從杜克大學的Mike Krzyzewski教練,他對Tom Haberstroh說:「我出身自K教練的『比賽拉鋸時不要喊暫停』體系。」Battier說:「在追平甚至超前比數後,球隊的防守比較不會做好準備,因為球隊的情緒正在高檔。如果你喊了暫停,會讓球隊可以準備好防守,重新專注在比賽。反正每個人都知道對方會用什麼戰術。」


Battier的確喜歡透過暫停提供的時間,去觀察對手的上場球員,幫助他可以預測對方可能的戰術。但是在他心裡,當你喊了暫停,就喪失了那些情緒和策略上的優勢,因為那正是暫停的作用。


我認為教練會陷入「英雄教練」的陷阱,因為社會和心理壓力迫使你去做點什麼,任何事都好,才能發揮對比賽的有形影響力。Battier更直接:「教練想要顯示他們值得那些支付給他們的百萬年薪,這是很合理的。就像大家會說的:『他畫了一個完美的戰術,他值得那些錢。』」


當Gregg Popovich和Erik Spoelstra這種教練,因為暫停後可以設計出優雅的戰術而聞名,很多NBA裡的暫停只是導致非常簡單戰術的結果,比如說高位擋切或是單打,然後大部分球員看著運球者自己玩。


Battier比較喜歡「快把球發進來,快速推進,把球傳給你最好的攻擊手去進攻籃框。」他說:「我很驚訝很多教練喊了暫停後只畫了一個單打戰術。就好像,『真的只有這樣嗎?』」


最糟的是,看起來還不太管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ingping 的頭像
    pingping

    The Boston Garden

    pingp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