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理事長David Stern在上週NBA董事會後舉行了記者會,談到了幾件事:董事會同意擴大即時重播機制的使用,金州勇士隊的轉手沒有被表決,不過大概在開幕戰左右就會通過,底特律活塞隊的出售大約40天到45天就會有答案,也就是11月左右,不過最重要的,是他表達了對聯盟以及球隊財務狀況的憂慮,在集體勞資協議(Collective Bargaining Agreement,下稱CBA)談判正在進行的當中,Stern也提出了建議的方向。
根據David Stern表示,聯盟希望球員薪資總額下降大約美金(下同)7.5億到8億元,根據聯盟副理事長Adam Silver表示,NBA現在每個球季花在球員薪資和福利的支出大約是21億元,而這個球季預計的虧損大約是3.4億元到3.5億元,所以希望可以在下一份CBA削減球員原先薪資的36%到38%。
可想而知的,這樣的數字球員當然不會接受,球員工會執行董事Billy Hunter說,NBA這樣的立場讓人遺憾,球員不會接受老闆們提議的薪資硬上限(hard cap)、40%的薪資削減、無限制的費用刪除和保證合約制度的廢除。他的聲明中同時表示,這可能會導致2011年到2012年球季的部分或全部取消,換句話說,也就是封館。
除了球員薪資削減,Stern更提到了為了將比賽以最適當的方式呈現,依照現在的經濟環境,有些球隊可能無法撐下去,所以縮減聯盟球隊的主題,可能也會出現在談判桌上,雖然不會佔用太多時間。
不過與其把這個主題太過敏感,以致於Stern只匆匆提出,便回到支持小市場球隊,使它們更能獲利、更有競爭力的原路,並且因此倡議一個更健康的收益分享機制。
除此之外,儘管老闆們想要設置「硬上限」,但是仍應該讓球隊簽下原有球員時有一些財務優勢,以利達成現在的「鳥權」這樣的效果,NFL所採用的「特別標籤球員」(franchise player tag)制度【註】十分有趣,可能會出現在談判桌上。
【註】特別標籤是一種球團指定球員保證該球員擁有在全聯盟同一位置前五高薪球員的平均合約,或者120%(可以超越)的前一季薪資來與該球員續約一年。一個NFL球團一年只能指定一名球員為特別標籤,並且可以在連續的幾年內指定同一名球員。(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http://tinyurl.com/28webyl )
但是球隊的財務狀況真的像聯盟說的這麼差嗎?球員費用要如何削減?小市場球隊可能被縮減嗎?收益分享機制又應該如何建立?
九月底左右,聯盟才興高采烈地宣佈,因為今年暑假熱鬧的自由球員市場異動,新球季聯盟多賣出了約50,000張季票,比去年增加的36,000張更多,原持有季票的球迷續約率達到80%,也較前一季的75%更好。
這樣樂觀的新聞顯然跟Stern表示的財務虧損看起來有點差距,這是事情的全貌嗎?或許我們該回到根本的問題:80%的季票續約率等於多少張季票?
我們曾經在【NBA門票價值知多少(下)】中討論過這點,聯盟中超過10支球隊每年賣出超過1,0000張季票,而所有球隊都至少賣出3,000張季票,所以如果估計每支球隊賣出8,000張季票,全聯盟每季就會賣出240,000張。代回之前提到的80%續約率,就是每年大約有48,000張季票未續約,這個數字跟新增的50,000張季票差不多,所以結論就出現了:聯盟的門票銷售只能說是持平,比去年略好,但是稱不上大幅進步。
這樣說來,除了球員薪資成本節節上升,季票銷售量僅能持平,似乎也是球隊虧損的原因之一,但是單單如此,還不能立刻就把球隊「巨幅」虧損和這些劃上等號。
球隊內部的財務資訊,除了聯盟和球隊人員外,通常很難得知,一般來說,Forbes雜誌每年對於聯盟球隊價值的評比是一個參考指標,也許不完全精準,但應該不至於有太大差距,但是根據近幾年該雜誌的統計,聯盟中有些球隊的確在虧損,不過並沒有Stern所說的如此誇張。
以去年為例,Forbes統計顯示共有12支球隊出現赤字,但是30支球隊合計的營業利益(Operating Income)卻是正的2.3億元,儘管像是達拉斯小牛隊和波特蘭拓荒者隊等五支球隊,去年營業利益虧損超過1.3億元,但洛杉磯湖人隊、芝加哥公牛隊和底特律活塞隊等球隊也賺了大約5億元。
Rank |
Player Expense |
|||||
1 |
607 |
20 |
209 |
83 |
51.1 |
|
2 |
586 |
0 |
202 |
97 |
21.0 |
|
3 |
511 |
11 |
168 |
72 |
51.0 |
|
4 |
479 |
0 |
171 |
75 |
46.9 |
|
5 |
476 |
42 |
159 |
94 |
5.0 |
|
6 |
470 |
15 |
160 |
78 |
30.3 |
|
7 |
446 |
26 |
154 |
99 |
(17.4) |
|
8 |
433 |
42 |
144 |
84 |
12.9 |
|
9 |
429 |
43 |
148 |
80 |
20.7 |
|
10 |
398 |
12 |
133 |
72 |
19.1 |
|
11 |
386 |
38 |
133 |
78 |
18.0 |
|
12 |
364 |
45 |
126 |
74 |
8.0 |
|
13 |
361 |
30 |
107 |
74 |
(2.2) |
|
14 |
344 |
19 |
115 |
70 |
7.6 |
|
15 |
343 |
6 |
118 |
70 |
7.9 |
|
16 |
338 |
31 |
121 |
87 |
(20.3) |
|
17 |
321 |
11 |
115 |
72 |
4.6 |
|
18 |
315 |
24 |
113 |
70 |
11.9 |
|
19 |
313 |
62 |
110 |
69 |
4.9 |
|
20 |
310 |
45 |
111 |
73 |
12.7 |
|
21 |
306 |
21 |
103 |
70 |
(2.0) |
|
22 |
305 |
31 |
109 |
72 |
(2.8) |
|
23 |
295 |
0 |
102 |
67 |
10.0 |
|
24 |
281 |
18 |
97 |
74 |
(15.7) |
|
25 |
278 |
58 |
96 |
69 |
(15.1) |
|
26 |
269 |
77 |
92 |
67 |
(13.9) |
|
27 |
268 |
19 |
96 |
70 |
(6.8) |
|
28 |
267 |
55 |
95 |
68 |
(0.1) |
|
29 |
257 |
58 |
88 |
60 |
(7.1) |
|
30 |
254 |
22 |
91 |
76 |
(7.4) |
而過去五年的30支球隊合計營業利益如下:
Year |
Operating Income ($mil) |
2005 |
234.3 |
2006 |
206.9 |
2007 |
292.5 |
2008 |
318.2 |
2009 |
232.8 |
這跟David Stern的數據落差很大,問題可能在於計算基礎的不同,Forbes雜誌的營業收益計算的是EBITDA(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 Depreciation and Amortisation),也就是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益,如果球隊因為興建場館背負了很多債務和為此融資的利息支出,還有設備及器材折舊,都沒有算在內,但是因為球場興建的成本很高,這部份其實也是球隊主要的支出項目。
如果回到上面那張去年的統計數字,可以看到某些球隊的負債/價值比(Debt/Value)相當高,比如說紐澤西籃網隊、夏洛特山貓隊、華盛頓巫師隊、紐奧良黃蜂隊和曼菲斯灰熊隊,這些球隊的負債/價值比都超過五成,籃網隊甚至高達七成,這些都很有可能來自於興建場館的債務。
至於球員費用,這是球隊最主要的單一費用項目,如果根據Forbes的計算,近五年來NBA每年花在球員的費用大致如下:
Year |
Player Expense ($mil) |
2005 |
1,842 |
2006 |
1,985 |
2007 |
2,063 |
2008 |
2,165 |
2009 |
2,264 |
大約是以每年1億元的數字往上增加,到去年大約是22.6億元,跟聯盟官方透露的數據相去不遠,不過如果同樣回到上表顯示的去年數字,大部分的球隊其實是落在7,000萬元附近,上季的薪資上限大約落在5,800萬元上下,因為前者還要加上紅利和其他福利,所以比薪資上限大約多出1,200萬元,但是並不是太過誇張的數據。
在虧損的幾支球隊中,只有達拉斯小牛隊(9,900萬元)、波特蘭拓荒者隊(8,700萬元)和密爾瓦基公鹿隊(7,600萬元)在球員費用的支出,超過了聯盟平均的7,550萬元。
如果聯盟裡多數球隊在球員費用部份的支出,大約跟薪資上限相符,可見球隊並沒有浪擲銀彈,但是按照David Stern的算法,把負債、折舊和利息支出算進來的結果,聯盟每年大約會虧損3.5億元,所以顯然現在的系統是出了問題,Stern的建議是把球員費用刪減掉36%到38%,那麼他要如何下手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