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7cccee310a3441fac66ae842be9c90a.jpg86a0ea0b2736d23cd5d1aa494a0b382a.jpg   

 

11月10日有兩場NBA比賽結果特別引人注意,一場當然是萬眾矚目的邁阿密熱火隊對上猶他爵士隊,另外一場則是印地安納溜馬隊對上丹佛金塊隊。在熱火和爵士隊的比賽第四節,爵士隊的大前鋒Paul Millsap在28秒內連得11分,包括三分球3投3中,扳平了比數,並且進而在延長賽中取勝。值得注意的是Millsap之前四年生涯三分球出手不過投20中2,光是昨天的投進數就比生涯合計要多,他的對手Dwyane Wade都不禁說:「那傢伙著火了!」("The man was on fire.")


而另外一場溜馬隊和金塊隊的比賽,著火的就不只一個人,而是一支球隊了。在這場比賽的第三節,溜馬隊以投21中20的表現,狂攻54分,一舉逆轉比數擊敗金塊隊,其中Mike Dunleavy單節投7中7獨得24分,更是燙到不行。


所以真的有「手感發燙」這回事嗎?這件事長久以來一直充滿爭議,對傳統的籃球員和球迷來說,手感這件事幾乎是種確信,有時候就是怎麼投怎麼進,感覺籃框跟大海一樣大,但是對某些認知心理學家來說,一直有人主張「手感發燙」這件事,不過是人的心理作用罷了。


與此有關的研究最早始於1985年,當時康乃爾大學的Thomas Gilovich和史丹佛大學的Robert Vallone和Amos Tversky著有一篇論文,名稱就叫做「籃球中的火熱手感:對於隨機亂數的誤解」(The Hot hand in Basketball: On the Misperception of Random Sequences)。(這篇文章可以在這裡下載)


他們首先從康乃爾和史丹佛大學的學生中找來100位籃球迷,其中所有人都至少「偶爾」會打籃球,65%的人有打籃球的習慣,至少一年會看5場以上的球賽,73%的人一年看的比賽超過15場,其中還包括50位校內籃球隊的隊長。


針對這些籃球迷所做的調查顯示,91%的人相信以下的敘述:球員在連續投進兩三球後再出手的命中率,會比連續兩三球不進後來得高;罰球也大致如此,68%的人相信:剛罰進一球後的命中率,會比剛罰不進一球的命中率高;96%的人相信:連續投進數球之後,球員的出手次數會比平常來得多;84%的人相信:如果有球員連續投進好幾球,要趕快把球傳給他。


其次他們虛擬了一個命中率50%的球員,假設他剛投進一球,這些籃球迷預測他下一球的命中機率大約是61%,相反的,如果他剛剛錯失一球,預測下一球的命中率就降到42%。如果假設他的命中率是70%,那麼這兩個數字分別變成74%和66%。


這樣看來,投籃手感這件事真的存在於一般籃球迷的心中,但是籃球員在比賽中的表現又是如何呢?


他們選擇了1980年到1981年球季,費城七六人隊的9位主要球員在主場48場比賽的出手資料作統計(因為別的球隊統計資料無法取得),把命中率分別分為剛投進一球、兩球和三球及剛錯失一球、兩球和三球不同情形,還有他們平均的命中率,結果如下:

 

1.JPG 


從這個表可以看出,這九個球員在48場比賽的平均命中率是52%,而投進之後出手的命中率,卻比投不進之後的命中率要低,在投進一球、兩球和三球後下一球的命中率分別是51%、50%和46%,反而越來越低,而錯失一球、兩球和三球後下一球的命中率卻是54%、53%和56%,反而比較高。


接著他們用Wald-Wolfowitz Run Test計算,假使球員連續投進或投不進的次數越多,他的「分數」越低,結果這九位球員裡面其中五位,他的分數比理論上每次出手都是獨立事件的分數還要高,這個結論和一般想像的籃球手感結論相互矛盾。

 

2.JPG 


最後他們用Lexis Ratio檢驗是不是有所謂「該場比賽手感發燙」這回事,而其結果也顯示,球員在不同比賽間的命中率變化程度,其差異性沒有顯著偏離他們的平均命中率,所以數據上也看不出來有單場比賽手感特別火熱或冰冷這件事。


接著他們檢驗了罰球,因為理論上罰球是最不受其他因素干擾的出手,球員可以在罰球線上,不會受到封蓋,不用跑動,而且通常都是連續兩次。先前我們提到籃球迷對於命中率70%的球員預測,當他投進一球後,預測他下次出手投進的機率也會提升,這符合實際情形嗎?


這次他們找到波士頓塞爾蒂克在1980年到1981年球季、1981年到1982年球季的罰球成績。

 

3.JPG 


第二欄是第一次罰球沒進後下一球的命中率,第三欄則是第一次罰進後下一球的命中率,第四欄則是兩次出手間的關聯性。


結果九位球員中,五位球員在第一次罰球沒進後,命中率比第一次罰球進時要高,另外四位則是剛好相反,但是沒有一位的差異性稱得上顯著。而這顯然跟籃球迷的預測不符。


這些統計結論顯然和籃球手感的說法相違背,而在這篇論文出來之後,有更多有關這個主題的文章出現,而隨著更多統計數據的誕生,可以做為分析基礎的資料量也更龐大,但是始終沒有明確證據顯示籃球手感這件事的存在。


那麼投進一球後,為什麼下一球的命中率反而會降低呢?這也許可以有很多解釋,比如說因為對自己信心更強,所以出手的機率比平常更高,開始嘗試一些通常不敢作的動作,或者對手開始把防守重心擺在自己身上,也或者純粹是因為出手太多次,所以體力下降了,這些原因都可能會造成命中率反而下降。


至於那些不斷投進的籃球又要怎麼解釋呢?這叫做「賭徒謬誤」(gambler’s fallacy),人們根據某件事最近發生過的次數,來假設這件事接下來會發生或不發生,比如說當你擲出銅板的一面時,你會假設因為機率法則,下一次出現另一面的機率比較高。投籃也是一樣,因為你連續投進了幾球,腦中就傾向相信自己的感覺,建立一種叫做「手感」的模式,但其實每次投籃不過是一個獨立的單一事件,次數夠多,自然就會回到平均值。


所以下次你的隊友「手感發燙」時,你還會把球繼續傳給他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ngp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