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be-Bryant-Tyreke-Evans.jpg  


http://tinyurl.com/6ky4f7q


The payroll and competitive balance myth


By Tom Haberstroh
ESPN.com


如果你上禮拜跟著NBA理事長David Stern的媒體行程,你可能會聽到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引用下面這段話:


湖人隊的薪資總額是1.1億美元,沙加緬度國王隊則是只有4,500萬元。這是一個迫切需要修補的「競爭平衡」(Competitive Balance)問題。


說到這些事的時候,Stern有了不起的天賦。他知道一般球迷看看這個數字,就會得到令人滿意的結論,那就是國王隊很難跟湖人隊競爭。我是說,看看這個薪資差距有多大!Stern的立論基礎是球隊的成功和他們花費多少錢直接相關。如果你看到他舉的例子,你怎麼會不同意他呢?


但是接下來你看看戰績。


你注意到Stern沒有用奧蘭多魔術隊和芝加哥公牛隊為例,來說明這種薪資差距。魔術隊上個球季花了1.1億元(和湖人隊相同),公牛隊則是付出5,500萬元,也就是前者的一半。結果呢?可憐的公牛隊贏的比賽比所有球隊都多,而且打進了東區冠軍賽。魔術隊呢?這高達九位數字的薪資讓他們在第一輪就慘遭淘汰。


如果你將球隊薪資瀏覽一遍,你會開始發現金錢不能決定比賽。如果金錢是一切的話,公牛隊遇到魔術隊是完全沒有機會的。如果揮霍可以代表一切,我們怎麼解釋猶他爵士隊花了8,000萬元,結果比花了5,800萬元的奧克拉荷馬市雷霆隊還少贏了16場比賽?多倫多暴龍隊的薪資總額比邁阿密熱火隊還高,為什麼暴龍隊輸了60場比賽,而熱火隊距離總冠軍只差兩勝?


NBA也說最近四支冠軍球隊都是大市場豪門球隊。這件事實沒有錯,但是連續四年還不足以稱做趨勢。想想看:再之前的五支冠軍隊都是小市場球隊(馬刺隊、活塞隊和熱火隊)。很明顯,當你的立場改變的時候,看到的結論也不同。如果我們看看過去十年,大市場球隊和小市場球隊各拿了五座冠軍。


NBA是個很複雜的地方,但是當你穿過華麗的詞藻,看看聯盟的紀錄時,一切就清楚多了:薪資不像它看起來這麼重要。


重要的是選秀,不是金錢


想要贏球?先贏得選秀吧。這才是冠軍球隊的沃土。小牛隊選到了Dirk Nowitzki(透過選秀日交易)。馬刺隊選到了Tim Duncan。湖人隊選到了Kobe Bryant(透過選秀日交易)。公牛隊選到了Michael Jordan。熱火隊和Dwyane Wade,火箭隊和Hakeem,如此這般如此這般。


還是有一些比較稀有的例子(比如說2004年的活塞隊),但是如果你逐一檢視每年的冠軍隊,你會發現冠軍的藍圖來自於選秀夜的全壘打。


想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看看上季兩支分區冠軍賽球隊走過的路。他們幾乎比聯盟其他球隊都要優秀,不是因為他們花了很多錢(因為他們沒有),而是因為他們選進了一個超級巨星,但是又不用付他超級巨星的價碼。


多虧新秀薪資架構,讓新秀球員前幾年的薪資都被壓得很低,雷霆隊付給聯盟得分王Kevin Durant的薪水,差不多是爵士隊付給Andrei Kirilenko薪水的三分之一。同樣的,公牛隊付給聯盟最有價值球員Derrick Rose的錢,差不多是魔術隊付給聯盟最沒價值球員Gilbert Arenas的三分之一。


只要付給Durant 600萬元本身就是巨大的競爭優勢,但是真正的好處是讓雷霆隊總管Sam Presti可以有更多空間花在其他需要的地方。Arenas薪水的機會成本,是讓你喪失把錢花在別的地方之上(比如說James Harden或Serge Ibaka或Russell Westbrook)


這種觀念並不只發生在NBA總管身上。你會把30,000元揮霍在一台時髦的車上,或者你會買一台沒那麼時髦的車,然後把錢存起來當作小孩的大學學費基金?NBA球隊在花錢時也遇到了類似的選擇。


因為薪資軟上限的存在,如何睿智地花錢成了不可避免的課題,而如果你仔細研究成功的球隊,那些聰明花錢的球隊似乎在選秀會上也會精打細算。


數字說出的事實


所以有些球隊幸運地選進了超級巨星,現在他們就碰巧有了光明的未來和預算。了不起啊,你會這樣說。


我同意。但是就像我不滿足於把複雜的議題簡化成湖人隊和國王隊的對比一樣,光是指出雷霆隊和公牛隊在選秀會上的成功,不足以讓我滿意一樣。


所以就捲起袖子,繼續研究下去吧。很多人都選秀對於長期成功來說無比重要,但是很難找到數據證明。在我們談到選秀的重要性之前,首先必須要有工具正確地衡量選秀的成功與否,不只是傳聞證據而已。


說到最後,還是要把好幾年前的選秀價值資料庫擺出來,這是ESPN Insider好幾年前用來分析選秀價值的工具。這項研究透過追蹤球員生涯和1989年選秀以後的每位球員,來分析選秀會。


那次研究的其中一個發現是馬刺隊和湖人隊是選秀會的大贏家。很明顯地,以第28順位選到Tony Parker,在第二輪末段選到Manu Ginobili,挖掘出Kobe和Andrew Bynum,替王朝打好了基礎。但是如果你看到選秀最成功的球隊名單時(意思是從手中選秀順位裡選到最好的球員),你會注意到選秀會上最成功的球隊,往往也是過去十年最好的球隊。從好的方面想,最近這些墊底的球隊通常都有機會在選秀會上擊出全壘打。


這裡是一份過去十年選秀最成功和最失敗球隊的更新名單,加上他們的勝率和付出的金錢。這個表格還附上顏色讓結果更清楚(數字越大,表格越綠)。

nba_g_payroll_sy_576.jpg  
發現什麼了嗎?過去十年,紐奧良、聖安東尼奧和克里夫蘭在選秀會上收穫最多。黃蜂隊用不多的錢打造了一支季後賽球隊,因為他們在第四順位選進了Chris Paul,在第18順位選到了全明星球員Davis West。這些年來,他們比我們在這個順位上的期待值,要多生出18.5勝。馬刺隊的奪冠核心來自於選秀。還有,是的,騎士隊也許很幸運選到了LeBron James,但是他們也在第30順位選到了Anderson Varejao,在第二輪選到了Carlos Boozer。


更重要的是,六支選秀最成功的球隊裡有四支在過去十年得到冠軍,剩下兩支也差點打進冠軍賽。


那麼選秀最失敗的球隊呢?唉,快艇隊、灰狼隊、巫師隊和山貓隊老是NBA的墊底,沒有意外地,他們在選秀會上的結果也很差。這些球隊很多都有最好的機會可以選進招牌球星,但是結果他們選了Adam Morrison和Jonny Flynn。就算選進了MVP的Rose,也不能完全彌補公牛隊在2000年初期的錯誤。


這個顏色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故事。完全只看選秀價值和勝率,你會發現綠色的球隊和紅色的球隊各聚成一堆。這暗示了這兩件事很有關聯。如果你在選秀會上很成功,你有很高的機率會有好成績。


但是看看這個表格的第三欄,顯示了球隊在這段時間花費了多少錢。似乎有關聯,但是顏色看起來沒那麼相關。


我們看到的是選秀成功度和勝率間有強烈的關聯性,但是勝利和薪資之間就沒這麼大關係。事實上,光是選秀的效率就可以解釋過去十年球隊戰績變因的34%。而薪資呢?


只有7%-相比起來是個很小的數字。


很多經濟學家都曾經研究過薪資和競爭平衡間的問題。Smith College的經濟學家Andrew Zimbalist曾經寫過好幾本關於運動經濟學的書,最近告訴紐約時報:「薪資總額和勝率間的關聯性幾乎不存在。」他說的就是這7%。


這之於競爭平衡的意義


當然了,我們一直都知道選秀很重要,但是現在我們知道它絕對是冠軍的關鍵要件。如果拿薪資總額可以預測冠軍,尼克隊就可以建立一個王朝了。相反地,他們極度忽略選秀,把樂透籤賣給其他球隊,看看他們得到什麼吧:在勝率那欄鮮紅色的成績。


想要在NBA裡成功,你不見得需要很多金錢,但是你絕對要很聰明地花錢。而這通常意味著選秀。當Stern說薪資總額的差距顯示這個聯盟出了問題時,你可以聽聽湖人隊和國王隊的對比,但是也要記得雷霆隊在這個好像有問題的聯盟裡,還是可以迅速走向成功。


Stern極力推銷硬上限(或是透過懲罰性的豪華稅來掩飾這個目的),並且宣稱他是要追求競爭平衡的精神,但是進一步檢驗顯示薪資和勝場數沒有直接關聯。


我們發現花錢是一種循環。就像其他所有行業一樣,聰明的球隊除非必要才會花錢。舉例來說,波士頓塞爾蒂克組成三巨頭前一年的薪資總額?在NBA裡排名第19名。再前一年是第21名。他們在這兩個球季總共輸了超過一百場比賽。


NBA也許會說塞爾蒂克之所以沒有贏球,就是因為他們不願意花錢。但是對於因果關係,我們一定要很小心。也有可能塞爾蒂克沒有花錢,是因為他們沒有贏球。如果不會改變奪冠的希望,何必要在自由球員市場砸下大錢呢?也許保持低成本,直到你可以完成一筆大交易,或是增加在選秀會裡找到超級明星是比較好的(看看雷霆隊、馬刺隊和公牛隊吧)。


球隊在自由球員市場買進普通球員,為自己找來麻煩,最後會遇到所謂的「贏家詛咒」。如果你為了花錢而花錢,就會像是底特律活塞隊、多倫多暴龍隊和金州勇士隊這樣高不成低不就。就像我們一再看到的,如果你想要有競爭力,就跟著最多冠軍球隊的道路:靠著選秀建立球隊,並且聰明點花錢。


當然了,有很多錢當然有幫助,因為可以讓球隊更具彈性,並且在需要花錢的時候花錢。但是如果NBA裡有所謂的「貧富」差距,真正的差別在管理階層,而不是銀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ngp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