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tinyurl.com/2fdq96n


Lockout looms over 2010-11 season
封館在2010年球季後隱約逼近


你該知道所有在季末導致封館的必要資訊


By Larry Coon
Special to ESPN.com


NBA最近已經夠多好消息了。我們在總冠軍賽看到了湖人和塞爾蒂克的夢幻對決,光是在美國就有2,820萬人守在電視機前面看第七戰。七月初的時候薪資上限意外地提高了-這是因為收益是聯盟史上新高之一的結果。然後就是自由市場開市,有超過11位全明星球員試水溫,其中最大尾的是兩次MVP球員。邁阿密崛起成為聯盟強權,整個聯盟各支球隊在超過70位球員身上砸下超過美金(下同)2.08billion元。


在這些樂觀氣氛中,有一片烏雲飄過這個史詩般的2010年球季。NBA的集體勞資協議(collective bargaining agreement;下稱CBA)將在2011年6月30日終止。如果聯盟和球員工會不能在那之前簽定新約,聯盟就會宣佈封館,這樣的停工會導致商業活動中止,可能也會導致整個2011年到2012年球季被取消。


意見分歧


勞資問題遠從NBA成立時,就已經是聯盟的一部份。Bob Cousy在1954年首次把球員組織起來,1957年聯盟正式認可球員工會的成立。1964年幾乎要在全明星賽罷工的結果換來退休金計畫。1970年第一份CBA被認可,1983年兩邊同意共享聯盟收益,並且啟用了近代的薪資上限制度。1970年和1987年,球員兩次提出反托拉斯法訴訟,1995年幾乎要解散(decertify)工會(我們稍後會提到這個策略)。


即便有這些混亂,NBA直到1998年前都沒有因為勞資問題取消過比賽。但是在1997年到1998年球季後,聯盟行使了選擇權終止1995年版的CBA,一切接著改變。1998年7月1日,兩邊沒有同意任何一份合約,聯盟中止營運,把球員關在門外。兩邊在幾乎就要取消整個球季前,終於就新合約達成合意,搶救回一個只剩下50場比賽的縮水球季。1999年的合約直到2005年有效,那時兩邊很快就現行的CBA達成合意。


球隊老闆們拒絕行使選擇權,把現行的CBA效力延長到2012年,這使得合約在2011年到期。他們這樣做的主要動機就是財務因素。球員保證可以得到聯盟57%的收益-而且是總收入,並沒有扣除費用。這讓理事長David Stern宣稱這份合約前四年,每年球隊至少損失200M,到了2009年球季更是損失370M。根據富比士雜誌2009年的NBA球隊價值調查,30支球隊裡有12支在2008年到2009年球季是虧損的,這讓聯盟在2009年得要貸款175M給財務困窘的球隊。Stern把原因直接了當地歸責給球員薪資。


「他們的薪資太高了。」他2月的時候表示:「我可以逃避,但是我不能裝著看不見,我認為球員也不可以。這些都是事實,而我們正在處理。我們是有事實作為依據。」


球員工會常務董事Billy Hunter駁斥這些事實,說Stern的說法是「一派胡言。」根據Hunter的說法,大部分的報載損失來自於折舊和債券利息支出,這些不應該被納進聯盟損益表裡。「也許根本沒有任何損失。這完全要看採用哪種會計程序。」Hunter說:「如果你決定不要把利息和折舊算進去,大概可以把370M裡的250M扣掉。」


Hunter的論點是買賣球隊的花費要獨立看待,不能跟那些球隊的營運連在一起看。球員對於球隊被賣掉所得的利益無權共享,那他們也不該被購買球隊的花費所拖累。


對於Hunter說他一派胡言,Stern倒是不為所動。「我在Stern熟食店長大。」他在6月時說:「他賣的肉有問題。這就是問題的本質。」


就這樣,我們走入僵局,兩邊對於怎麼解讀同樣的資訊沒有共識。


「這是鴻溝,不是分歧。」


兩邊史無前例地提早進行談判, 2009年8月他們分享了財務數字和勾勒出目標。聯盟在1月送出一份提案,但是球員們冷淡以對。據報這個提案大幅降低了球員收益的分配比例,還有一個「硬薪資上限」,或者說固定的薪資上限。根據Stern的看法,這只是反映了經濟的現實。「我們向球員們保證,會基於企業永續經營以及沒有爭議的事實,提出一份提案,這就是我們的提案。」他說。


硬薪資上限會是對聯盟過去近30年的營運方式一種劇烈的改變。現在NBA採用的是「軟上限」,表示對於球隊的花費設有上限,但是在某些情況下,球隊可以利用「例外」來超越這個上限。其中一種例外是「鳥權」,也就是簽回原屬於自己球隊的球員可以超越上限。「這是因為我們相信,球員一直從屬於母隊是件好事,因為你的生涯都是球隊給的。」Stern說。採用硬上限表示現在大部分或是全部的例外條款都不再適用。


這一切都要回到費用控管。規則裡的每個例外條款都可以用金錢來衡量。藉由限制或是刪除這些例外條款,聯盟可以控制費用支出。湖人隊後衛,也是球員工會主席的Derek Fisher說,如果沒有這些例外條款,比如說鳥權,會讓球員和球隊都受困。「這些例外條款被刪除,會讓球員在球隊間的流動更加受限。」他說:「這是我們一直很努力要對抗的。很多球員的狀況是他們和球隊互蒙其害。這些例外條款,這些鳥權,讓我們球員可以做出決定,也讓球隊有更多彈性可以做出必要的改變。」


在球隊老闆的議題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那就是球隊和球員間收益分配的方式改變。「現行規定的部分問題在於這是根基於總收益,而不是淨收益。」NBA主秘Adam Silver說。在現行的規定之下,球隊用它們分到的餅來支付費用。但是要賺錢就得花錢,收益的增加(球員因此獲利)來自於花費提高的結果(球員不必承受損失)。「我們的球隊在整體經濟不佳的情況下,還能了不起地提高門票的銷售量。」Silver說:「但這是因為透過額外行銷,額外促銷和一堆額外東西的費用。」


「要得到那些收益,要比以前花費更多的金錢和努力。」Stern說:「我們不是在哭窮。我們在訴說一個改良後收益費用模型的需要,這可以永續經營,並且讓我們的運動更加茁壯。」


兩邊在全明星賽週末再度碰面,這次還有一些明星球員參加,包括LeBron James、Dwyane Wade和Carmelo Anthony出現以示團結。老闆們的提案是討論的主要焦點。「討論滿天飛,我們的提案則是適當地備受指責。」Stern說「我們的反應是,你可以譴責它,把它撕成兩半,你可以把它燒掉,你可以把它踩在地上跳來跳去,只要你了解它反映了我們現在的財務狀況。」


話說回來,現在輪到球員提出他們自己的版本了。「我們告訴他們,以我們而言,我們的提案是達到我們需要結果的一種方法。」Stern說:「可能有一百種方法,我們歡迎他們提出我們可以接受的方法。」Fisher很珍惜手中的任務,表示球員們會提出一個「盡其可能地符合現實的提案,不是我們只是拿來練習的結論。」


球員們在6月提出自己的提案。現行CBA中的很多條款都被保留,包括一個軟上限,例外條款和豪華稅,但是收益分享機制更加積極,也廢除了基年補償條款(base-year compensation),這是讓球員在某些情況更難被交易掉的機制。聯盟不認為球員有達成任務。「我們要求的是從根本改變這個體制,而球員們,就像Billy Hunter公開表示的,大體上希望現有的體制持續下去。」Stern說。兩邊在8月又再度會面,根據報導,Stern宣稱說,「兩邊之間存在的是鴻溝,不是分歧。」


「根據他們一開始提供給我們的提案,我們不把它當作一個討論的起始點,那也許真的是有如鴻溝。」Fisher說,但是他也強調過去一年來是有進展的。


Fisher認為球員的提案有切中要害,這點是沒有問題的。「兩邊可以對某些問題同意或不同意,但是我們強烈認為我們的提案對雙邊都有利,而且可以當作一個討論的起點。」他說:「所以我們可以看看接下來的情況,我們可以多貼近這個提案。」


這個體制有問題嗎?


即便一般的觀察家都可以發現,儘管聯盟宣稱現在的體制有問題,但是仍有不少有錢人排隊想要買球隊,而最近一次球隊出售(金州勇士隊以450M的價碼賣出)更是聯盟史上的新高價。Stern對於這種絃外之音不予苟同。「就某方面來說,那是因為他們認為我們會有一份新的CBA,簡單的說。」他說:「如果有人問我說買下一支球隊是不是個好主意,我的回答會是:『趕快吧,他們會變得很搶手,而且當我們有了一個更能永續經營的體制,這些球隊會變得更有價值。』」


這個聯盟可能比老闆們宣稱的更好,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球隊在今天夏天在自由球員市場大砸銀彈。不然要怎麼解釋球隊抱怨球員薪水太高,但是跟球員簽下那些肥約的也是同一支球隊?


「他們得要好好管管自己。」老鷹隊後衛,同時也是球員工會副主席的Maurice Evans告訴CBS.com。「老闆們自己是簽約的人。CBA裡面沒說你非得要這樣做,所以為什麼我們會提案說你不能這樣做?」


這的確引起些問題,聯盟怎麼可以聲稱在這樣緊迫的困境,卻又在自由球員上面花這麼多錢?也許答案要回到聯盟的架構,一個由不同球隊的組織在一起的關係。有時候,球隊各自是個獨立個體,為了彼此間最大的共同利益合作,不過有時候那又是30家獨立的公司,彼此競爭有限的資源。「我們希望老闆們在規定內盡量彼此競爭,因為他們買下我們的球隊。」Stern說:「我們的球隊彼此競爭。他們彼此間是競爭對手。」


當你說到在球員薪水上砸錢時,不是「就說不就好了」這麼簡單。只有那麼多的Wade、Carlos Boozer和Amare Stoudemire,球隊都知道如果自己不砸錢,有別的球隊會。「我們的球隊有急迫的渴望,在體制內極盡可能地彼此競爭。」Stern說:「如果有薪資空間,老闆們就會花掉,因為他們想要贏。這對球迷來說是件好事,對球員來說是件好事,但是對老闆們來說不是太好。」

 
舉例來說,球隊不能聚在一起說,Rudy Gay是個價值800萬的球員,所以不要彼此哄抬價碼。那是共謀,而這是非法。所以在和球員集體協商,彼此合作而非競爭時,確定有符合規定是老闆的責任。


所以簡單來說,聯盟想要改變這個他們認為有問題的體制,換成一個30支球隊都可以獲利,而且可以負擔追逐冠軍所必要的財務需求的體制。「我們為球隊,球員,特別是球迷設定的目標,是設計出一套模型,讓每一支NBA球隊都有競爭力。」Stern在2月時說。


另一方面,Fisher說,一個每支球隊都有競爭力的體制,不代表每支球隊都不會做出錯誤的決策。「我們看過未經管理的支出,在員工薪資上揮霍,或是在球員和人事上做出不符合最佳利益的決策-現在我們被要求承受這一切。」他說:「每支球隊都應該對自己的營運負責,我們完全無法干預他們的決策。所以為什麼我們應該對於他們的錯誤讓步,而那些錯誤是我們無法控制的?」


Stern和聯盟知道,要調整這個體制,需要的不只是說服球員少拿一點。改變收益在球隊間的分配也是需要的。Stern沒有把這看作是一個零和遊戲。他說聯盟已經把分享的收益數額增加到四倍,而且打算在談判尾聲時設計出一個新模型。「我們要一次到位。」他在2月時說,說對老闆來說這是個需要很多耐力的討論。


雖然兩邊的立場分歧很大,但是比起1998年來,他們對於解決相異處的態度是更溫和的。這顯然是,至少部份,因為Fisher曾經經歷過1998年到1999年的封館,而他現在是球員工會主席的影響。1998年時,球員常常看起來跟經濟現實脫節-舉例來說,當時的球員工會主席Patrick Ewing說:『是啦,我們賺很多錢。但是我們也花掉很多錢啊。』而這句話現在已經成為一句臭名昭著的名言。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ngp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